
对歌 唐涿权 摄
编者按
旅游与“非遗”的融合让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,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,让来黔西南的游客能够更深层次、多维度地感知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。
你还仅仅局限于“上车睡觉,下车拍照”?其实,旅行不仅仅是“远方的美景”
更令人迷恋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内心的自我修行,在这个炎炎夏日,让我们逃离“眼前的苟且”,来一场说走就走的“研学+旅游”。
坐标:贵州·黔西南
在这里有心旷神怡的绿水青山,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古村古寨,还有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你体验非遗项目。
在这里,你不用汗流浃背的不知所措,也不用躲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不敢出门,因为这里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是一个天然的“氧吧”和“空调房”,给你“诗意”的清凉一夏。

布依族铜鼓是黔西南最古老的,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神器和乐器。
坐 标 一 贞丰
糯食文化
贞丰糯米饭在贵州人的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,为了品尝这份糯米饭,亲眼看到糯食的制作过程,一定要去一趟贞丰……
贞丰是有名的糯食之乡,当地比较有名的是傅正刚糯米饭和胖四娘糯米饭,糯米饭加上腌制好的腊肉、萝卜丝和辣椒,就是贞丰人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味儿了。
还有用老鹅炖的汤加上糯米饭、四季豆、鹅肉、腊肉等制成三合汤,也很值得一尝。
吃饱喝足之后,继续驾车前往当地“双乳峰景区”。景区内除了丰韵绝美的双乳峰,还有竹林堡石林,贞观寺等景点,游览一圈下来要用2个小时左右。
小贴士:一定要在祭峰坛那里和双乳峰合照,那里是照相的最佳位置,选择游览的天气很重要,尽量避免雨雾天游览双乳峰景区,不然就会看不见双乳峰哦。
古法造纸
贞丰小屯古法造纸始于清朝乾隆年间,以家庭作坊为生产单位,年生产能力近亿张。造纸工艺以师徒相传、父子相传。现小屯古法造纸以龙井刘氏一族为主要传承者,被命名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”的刘世阳是第10代传人。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术活化石的保存者。
布依族鸟笼制作
布依族鸟笼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,布依族鸟笼制作起源于布依族人的狩猎生活。经历了捕鸟——关鸟——养鸟——训鸟——赏鸟把玩的发展过程。从捕鸟工具到赏鸟把玩的工艺品,鸟笼真实地反映了历代布依人的生产生活状况,并在布依族社会中世代流传,是布依族文化和社会个性的重要代表,具有历史文化价值、审美艺术价值。
布依族小打音乐
布依族“小打音乐”,从演奏乐器、曲目、音乐特点等上看,音乐清心柔和、悦耳动听,曲调婉转优美、柔和平稳,具有中原丝竹音乐和布依民间音乐的特点,又有西南古典音乐遗风。目前,在贞丰的布依族村寨,几乎都有“小打音乐”演奏队,这些演奏队都是由当地的村民自由组合,利用农闲时聚在一起为乡亲们演奏,曲风悠扬、淳朴、缠绵,优美动听,令人乐在其中,万分陶醉。
苗族银饰锻造技艺
苗族银饰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的手工操作完成。根据需要,银匠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、银条或银丝,利用压、寥、刻、搂等工艺,制出精美纹样,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。
布依族蓝靛染料制作
贞丰布依族靛染工艺流程复杂,靛染,大致过程为:制靛——漂白——染布,蓝靛每道工艺的细腻程度和要求极高,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价值。
坐 标 二 晴隆

阿妹戚托 魏浩然 摄
阿妹戚托
晴隆三宝彝族乡是“阿妹戚托”的发源地。这是彝族一支群体的原生态舞蹈名称,汉语意译为“姑娘出嫁舞”。有“祝新娘终身幸福”的美好寓意。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起舞,主要用髋关节、膝关节、踝关节的运动变化来表现整个舞蹈,属于彝族原生态舞蹈。
苗族芦笙
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,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。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,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、曲、舞三者融为一体,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、古朴性。
苗族服饰
晴隆“四印苗”服饰,古风习习,是祖先留在她们衣服上的远古符号,被不少前来采风寻古的专家学者称为“穿在身上的史书”。服饰制作有以下几个过程:种麻、采麻、撕麻、齐麻、纺线、煮线、晾晒、织布、蜡染、刺绣、裁剪到缝制成衣。服饰以“四印”图案、宽领和有如帝王的冠冕为主要特征,布料主要采用天然植物“火麻”和“苎麻”经过手工工艺加工而成,配以色彩斑斓的十字绣图案以及蓝靛染成的长裙,加上长裙上代表苗族迁徙历史的、固有的特殊图形,色彩对比强烈,形成独特的苗族服饰文化。

高台舞狮 魏浩然 摄
坐 标 三 册亨
红糖制作
土红糖的制作采取全程手工作业,蔗农从田园中把甘蔗收割来后,制糖工将甘蔗榨汁取水,流进一口大缸,糖工将榨出的蔗汁经粗滤布过滤后,倒入第一个大的煮糖锅加热,并放在木桶里沉淀后待用,接着把沉淀后的甘蔗汁水放入第二只锅内继续蒸煮熬,甘蔗汁经过4只大铁锅依次反复蒸煮翻炒,熬到一定时候就变成了金黄色的糖浆。将糖浆舀进一个木质的平台上,糖浆一边冷却,待糖浆变成了色泽金黄的固体状,土红糖即制作成功。
布依族土布制作
布依族土布纺织技艺是一种布依族的传统纺织技艺文化。土布纺织技艺即是用当地种植的优质棉花作原料,通过操作古朴的木质纺车和织布机等纺织工具生产布匹的传统技艺。其制作过程复杂,工序多,包括擀花抽线、挽线、染线、浆线、牵线、织布等内容。

册亨布依转场舞 陈东升 摄
布依族转场舞
布依族转场舞,布依语称“勒呜”,是流传于册亨的传统舞蹈。每年从正月十三到十五,布依族村寨男女老少都会身着盛装聚集在村寨晒坝场跳转场舞。从其传统的表演程式看,包括祭祀、开场请师、情景表演、跳转场四个方面的内容。跳转场舞时,激昂的鼓声响起,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欢呼声,村民们围着大火手拉着手,时而踏步跑跳,时而围圈狂奔,时而穿针走线,时而蹲移奔腾,舞蹈热烈奔放、潇洒大方。
(责任编辑 胡培江)